当实验室的技术能力不断发展,希望将新的检测或校准项目纳入CNAS认可范围时,“扩项”便提上了日程。在规划扩项的同时,一个实际而重要的问题摆在了实验室管理者的面前:“这次扩项评审,需要额外支付多少费用?”
对CNAS扩项费用的不了解,可能导致预算规划出现偏差。实际上,CNAS对此有明确的规定,其核心原则在CNAS-RL03《实验室和检验机构认可收费规则》中得以体现。理解这些规则,将帮助您做出最具成本效益的决策。
理解扩项评审的两种实施模式
要计算扩项的评审费用,首先需要了解CNAS认可扩项的两种基本实施模式,因为不同的模式直接决定了费用的计算方式:
- 结合评审 (Combined Assessment): 将扩项评审与实验室既定的定期监督评审或复评审结合在一起进行。
- 单独评审 (Standalone Assessment): 在两次定期评审之间,根据实验室的需要,单独安排一次只针对扩项范围的现场评审。
模式一:结合评审的费用计算(最具成本效益)
这是CNAS推荐且绝大多数实验室选择的方式。当您计划在下一次监督评审或复评审时一并进行扩项,费用的计算方式如下:
- 基础费用: 您仍需支付正常的监督评审费或复评审费。这笔费用是固定的,覆盖了对您现有认可范围的审核。
- 额外费用: CNAS将根据您新申请的扩项范围的复杂程度、项目数量、涉及的新领域等因素,评估需要额外增加的评审人日数。您只需支付这部分“增量”的评审费用。
计算公式(简化理解): 总费用 = 标准的监督/复评审费 + (额外增加的评审人日数 × 评审人日单价)
优势:
- 成本效益最高: 无需为一次独立的评审支付基础的启动和组织费用,只需承担增量成本。
- 效率较高: 一次评审解决两个问题,减少了对实验室日常工作的打扰。
模式二:单独评审的费用计算(更灵活,成本更高)
如果您的业务发展紧急,无法等待下一次定期评审,可以选择单独申请一次扩项评审。在这种模式下,费用计算如下:
- 评审费用: 本次评审将被视为一次只针对新申请范围的“小型初评”。CNAS将根据扩项范围的大小和复杂性,从零开始核算所需的文件评审和现场评审总人日数。
- 费用完全基于扩项范围: 您需要支付由这个总人日数决定的全部评审费用,而不存在“基础费+额外费”的模式。
计算公式(简化理解): 总费用 = (为扩项范围核算的总评审人日数 × 评审人日单价)
优势:
- 时间灵活: 可以根据实验室的紧急需求随时申请,快速将新能力纳入认可范围。
劣势:
- 成本相对较高: 因为需要组织一次独立的评审活动,其总人日数通常会高于结合评审中的“增量”人日数,导致费用更高。
费用计算方式对比
对比项 | 模式一:结合评审 | 模式二:单独评审 |
---|---|---|
费用构成 | 标准定期评审费 + 扩项增量评审费 | 完全基于扩项范围的评审费 |
成本效益 | 高 | 相对较低 |
时间安排 | 需跟随监督/复评审周期,计划性强 | 灵活,可根据紧急需求安排 |
适用场景 | 常规能力扩展,可提前规划的扩项 | 紧急业务需求,新项目急需认可资质 |
其他重要费用说明
- 评审员差旅费: 无论采用哪种模式,评审员往返的交通、食宿等差旅费用都需要由申请实验室承担。
- 对年金的影响: 扩项成功后,您实验室的认可范围(领域/子领域/项目数量)增加了。这意味着,从下一个缴费年度开始,您需要缴纳的CNAS认可年金将会相应增加。当年的年金通常不受影响。
结论与建议
- 规划是关键: 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,将扩项计划与年度的监督或复评审相结合,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。 建议实验室提前进行能力建设和体系准备,以便在定期评审时顺利完成扩项。
- 评估紧急性: 仅当有紧急的市场或客户需求,且增加的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时,才考虑进行单独的扩项评审。
- 与CNAS沟通: 在提交扩项申请后,CNAS会根据您提交的范围进行评审人日数的核算,并给出具体的费用通知。
准确理解CNAS扩项评审的费用规则,有助于您做出明智的决策。在规划扩项时,不仅要考虑技术准备,也应将评审模式和费用预算纳入整体考量。
如果您在扩项范围的确定、体系文件的准备、以及如何最优化地规划扩项流程等方面需要专业支持,德恺咨询的专家团队能够为您提供详细的评估和专业的辅导服务,助您顺利扩展认可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