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(CNAS)认可审核是实验室或检验机构获得国际公信力的重要一步。这一严格的过程不仅全面检验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和管理体系,还验证其运行规范性和持续改进能力。与CNAS评审老师的有效配合是确保审核顺利进行、展示专业形象的关键。本文从准备阶段、审核期间及后续跟进三个方面,详细阐述在CNAS审核中配合评审老师的注意要点,帮助实验室顺利通过审核并提升管理水平。
一、审核前准备:打好成功基础
充分的准备是CNAS审核顺利进行的前提。实验室需确保其体系和操作完全符合CNAS要求,展现合规性和专业性。
1. 熟知CNAS标准和要求
实验室需深入研究CNAS相关准则,如《实验室认可规则》(CNAS-RL01:2025)、《检验机构认可规则》(CNAS-RI01:202X)以及ISO/IEC 17025或ISO/IEC 17020等标准,确保管理体系文件和实际操作符合要求。
关键措施:
- 确认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覆盖所有认可要求,包括检测/校准流程、设备管理和人员资质。
- 根据《CNAS-RL02:2018》要求,准备能力验证和实验室比对记录,确保覆盖范围和频率符合标准。
- 检查体系文件的版本控制和更新记录,严格遵循《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》(WHTY-QP-021)执行。
2. 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
在CNAS现场评审前,实验室应至少完成一次全面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,以发现并整改潜在的不符合项。这些活动验证管理体系的有效性,并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。
关键措施:
- 确保内审和管理评审在过去12个月内完成,并记录明确时间(如2021年6月3日-4日内审,6月16日管理评审)。
- 针对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,制定并落实纠正措施,确保在现场评审前解决。
- 准备内审报告和管理评审记录,供评审老师查阅,展示实验室自我改进能力。
3. 人员培训与职责分配
实验室应对全体相关人员进行CNAS认可相关培训,明确各岗位职责,特别是最高管理者、技术负责人、质量负责人和授权签字人的角色,确保熟悉审核流程和可能的问题。
关键措施:
- 培训内容包括CNAS认可规则、实验室操作规范及应对评审提问的技巧。
- 确保关键人员(如技术签字人)在审核期间在场,若有人员变动,提前通过CNAS系统提交申请。
- 整理人员资质证明文件,如学历证书、培训记录和授权记录,便于评审老师核查。
4. 设备与耗材管理
设备校准和耗材验证是CNAS审核的重点。实验室需确保所有设备按计划校准,无空档期,并完成校准确认。新购设备或耗材需按程序验证。
关键措施:
- 整理设备校准证书、校准计划和验证记录,确保文件齐全且可追溯。
- 检查辅助设备和耗材的管理记录,确保符合作业指导书要求。
- 准备设备运行状态的现场展示,确保审核期间设备正常运行。
5. 检测报告与记录管理
检测报告和记录需符合CNAS要求,严格遵循《检测工作流程管理程序》(WHTY-QP-028)的规定。
关键措施:
- 确保检测报告内容完整,包含必要的技术信息和授权签字。
- 准备近期出具的检测报告样本,供评审老师核查。
- 检查记录表单的填写规范性,确保无缺失或错误。
二、审核期间:展现专业与配合
现场审核是展示实验室能力和专业性的关键时刻。有效的沟通和规范的操作能够赢得评审老师的信任,提升审核效率。
1. 专业沟通,态度积极
与评审老师的沟通是审核成功的关键。实验室应指定专人(如质量负责人)作为联络人,负责协调和解答问题,保持专业、诚恳和开放的态度。
关键措施:
- 提前准备接待安排,包括会议室、文件查阅区域和现场演示区域,确保环境整洁有序。
- 对评审老师的提问,回答准确、简洁,避免无关信息。若不清楚问题,可礼貌请求澄清。
- 主动提供相关文件或记录,减少评审老师查找资料的时间。
2. 规范的现场演示
评审老师通常要求观察检测或校准操作,以验证技术能力。操作人员需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执行,展现规范性和熟练度。
关键措施:
- 确保操作人员熟悉流程,避免因紧张导致失误。
- 准备现场演示所需的设备、样品和耗材,确保运行顺畅。
- 若评审老师提出临时操作要求,冷静应对,确保符合程序。
3. 及时响应不符合项
评审老师可能发现不符合项,实验室应积极配合,记录问题并提出初步整改思路,避免争辩,保持合作态度。
关键措施:
- 详细记录不符合项内容,包括问题、所在环节和改进建议。
- 对可立即整改的问题,及时采取措施并向评审老师说明。
- 对于需长期整改的问题,制定初步计划并与评审老师沟通整改时限。
三、审核后跟进:持续改进与合规
审核后的跟进工作对于解决问题和保持认可资质至关重要。实验室需认真整改并优化管理体系。
1. 整改不符合项
根据评审老师提出的不符合项,实验室需制定整改计划,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并提交报告,确保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关键措施:
- 整改报告需清晰列出问题、原因分析、纠正措施和验证结果,符合CNAS要求。
- 确保整改措施有效,必要时进行额外内审或验证。
- 提交整改报告前,内部审核整改效果,确保符合标准。
2. 持续改进管理体系
CNAS认可不仅是获取资质,更是持续改进的机会。实验室应将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优化管理体系和操作流程的契机。
关键措施:
- 将不符合项和整改措施纳入管理评审,更新质量手册或程序文件。
- 定期开展能力验证和实验室比对,确保技术能力持续符合要求。
- 加强人员培训,提升全员对CNAS认可的理解和执行力。
3. 准备监督评审
获证后,实验室需在12个月内接受监督评审。提前准备相关材料,确保体系运行持续有效。
关键措施:
- 监督评审前完成年度内审、管理评审和能力验证,确保记录完整。
- 若检测项目或场所发生变更,需在规定时间(如2022年11月)前提交申请。
- 保持与CNAS的沟通,及时更新体系运行状态。
结语
CNAS审核是对实验室管理体系和技术能力的全面检验,与评审老师的有效配合是成功通过审核的关键。从审核前的充分准备、规范操作,到审核期间的专业沟通和后续整改,每一步都需要细致规划和执行。通过科学的管理和专业的态度,实验室不仅能顺利通过CNAS审核,还能借此机会优化管理体系,提升整体水平,为获得国际认可奠定坚实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