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加速,亚太认可合作组织(APAC)已成为亚太地区认可体系的核心支柱。作为亚太“质量通行证”,APAC通过互认安排(MRA)促进区域内认可结果的接纳,推动CNAS(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)等成员机构的认可走向世界。本文将深入介绍APAC在区域认可体系中的作用,以及CNAS作为其成员如何参与并从中受益,帮助中国实验室和检测机构拓展国际市场,提升竞争力!
标签:APAC、CNAS认可
1. APAC简介:亚太认可合作的“质量引擎”
亚太认可合作组织(APAC,Asia Pacific Accreditation Cooperation)成立于2019年1月1日,由原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(APLAC)和太平洋认可合作组织(PAC)合并而成。 APAC的主要作用是管理和扩展亚太地区认可机构之间的互认安排(MRA),覆盖检测、校准、检验、认证等领域。
APAC的核心使命:
- 促进互认:通过MRA,确保成员机构认可的合格评定结果(如测试报告、证书)在区域内被广泛接受,减少重复测试,节省时间和成本。
- 区域和谐:协调亚太33个经济体的认可实践,支持亚太经济合作组织(APEC)的标准与合格评定工作。
- 全球连接:作为国际认可论坛(IAF)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(ILAC)的区域合作体,APAC MRA与全球互认体系对接,实现“亚太通行证”向世界的延伸。
截至2025年,APAC有63个全成员(MRA签署方),覆盖亚太71个成员中的大部分,推动区域贸易便利化。
2. APAC在区域认可体系中的作用:构建“质量通行证”
APAC是亚太地区认可互认的“质量引擎”,其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:
2.1 互认安排(MRA)的管理和扩展
APAC MRA源于1997年的APLAC MRA和1998年的PAC MLA,合并后扩展至更多领域,包括测试、校准、医疗实验室(ISO 15189)、检验和参考材料生产者。 通过MRA,成员机构认可的合格评定机构(CABs)结果在所有签署方间等效接受,促进亚太贸易无障碍流动。
- 经济效益:减少重复认证,降低企业成本,支持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的区域合作。
- 标准和谐:推动成员机构遵守ISO/IEC 17025:2017等国际标准,确保认可质量一致。
2.2 区域合作与能力建设
APAC组织同行评估、培训和研讨会,帮助成员提升认可能力。作为APEC的专家区域机构(SRB),APAC支持亚太经合组织标准与合格评定子委员会的工作,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。
2.3 全球互认桥梁
APAC MRA与IAF MLA和ILAC MRA对接,使亚太认可结果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通。这为亚太企业提供了“质量通行证”,助力产品和服务“走出去”。
参考CNAS vs CMA终极PK!实验室两大“护身符”到底有啥区别?一文讲透!了解CNAS在区域互认中的定位。
3. CNAS作为APAC成员的参与与受益
CNAS是中国国家级认可机构,自成立以来积极参与APAC活动,是其全成员和MRA签署方。2019年6-7月,CNAS接受APAC同行评估,确保其认可体系符合区域标准。
3.1 CNAS的参与方式
- 签署MRA:CNAS加入APAC MRA,确保其认可的实验室和认证机构结果在亚太地区互认。
- 同行评估与合作:参与APAC评估活动、双边/多边协议签署,推动国际认可互认。
- 能力建设:通过APAC培训,提升CNAS评审员能力,并分享中国实践经验。
3.2 CNAS的受益:从区域到全球
作为APAC成员,CNAS受益于互认体系,助力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:
- 市场拓展:CNAS认可的测试报告在亚太33个经济体直接接受,支持出口贸易(如电子、医疗器械)。
- 成本节约:减少重复认证,企业节省时间和费用,提升竞争力。
- 全球影响力:通过APAC连接IAF/ILAC,CNAS认可覆盖全球,推动中国标准“输出”。
- 案例:某中国检测机构凭借CNAS+APAC MRA,在东南亚市场订单增长25%。
参考CNAS+CMA双认证2025:一次搞定,价值倍增!了解双认证下的区域受益。
4. APAC助力CNAS走向世界的战略意义
在2025年,APAC不仅是区域互认平台,更是CNAS连接全球的桥梁。随着RCEP(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)实施,APAC MRA将进一步扩展,支持亚太供应链优化。对于中国企业,APAC提供“质量通行证”,助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和高质量发展。
建议:实验室申请CNAS时,关注APAC互认范围,确保报告符合国际要求。
总结
APAC作为亚太“质量通行证”,通过MRA管理和扩展,推动区域认可互认。CNAS作为其核心成员,积极参与并受益于这一体系,实现从区域到全球的认可延伸。2025年,借助APAC,CNAS将进一步助力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,提升全球竞争力!立即评估您的认可需求,加入互认行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