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CNAS(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)资质申请过程中,许多实验室管理者抱有一种期待:“如果我们的文件写得足够好,文审老师会不会一个字都不改、一个问题都不提,直接安排现场评审?”
这个问题看似简单,实则触及了CNAS评审机制的核心逻辑。本文基于CNAS官方规则、近年评审实践及德恺实验室等专业机构的案例分析,为您揭示文审阶段的真实运作方式。
一、官方立场:文审必须提出意见,但形式可不同
根据CNAS-RL01《实验室认可规则》第6.3.2条规定:
“文件评审员应就申请材料的符合性提出评审意见,包括是否满足认可准则要求、是否存在不符合或需澄清事项。”
这意味着:
- 文审员必须出具书面评审意见,不能“沉默通过”;
- 但“意见”不等于“问题”——可以是确认性意见,也可以是整改性意见。
理想情况:仅提“确认性意见”
例如:
“质量手册第4.1条款已覆盖法律地位要求,符合CNAS-CL01:2018第4.1条。”
“授权签字人张某某的简历与检测领域匹配,建议现场核实其技术能力。”
这类意见不构成不符合项,无需整改,可直接进入现场评审排期。
常见情况:提出“需澄清”或“轻微不符合”
例如:
“请补充说明环境监控记录的保存期限依据。”
“程序文件《不确定度评定》未引用最新GUM指南,请更新。”
此类问题通常要求5至10个工作日内书面回复,不影响整体进度。
二、现实情况:完全“零问题”极为罕见
尽管CNAS规则允许“无整改意见”的文审结果,但在实际操作中,真正一个字都不提的文审几乎不存在。原因如下:
1. 文审本质是“验证”,不是“验收”
文审员的职责不是“批准”,而是验证申请材料是否真实、完整、可执行。即使文件完美,也会通过提问确认细节,例如:
“该方法验证报告中的回收率数据是如何得出的?”
“请说明内审员是否经过培训并具备资格?”
这些提问属于技术澄清,而非否定。
2. 格式与细节难免存在微小偏差
即便体系运行良好,文件在以下方面仍可能被指出:
- 表格编号不连续
- 引用标准版本未更新(如仍用GB/T 27025-2008)
- 能力附表中检测范围描述不够精确
行业数据显示,据德恺实验室统计(2024年),在其辅导的200余家CNAS申请实验室中,98%收到文审意见,其中:
- 76%为“需澄清/补充说明”(非不符合)
- 22%含“轻微不符合项”(需简单整改)
- 仅2%接近“零问题”,但仍收到1至2条确认性提问
三、“无整改型文审”的实现条件
虽然完全“零问题”极难,但“无需整改、直接进现场”是可以实现的。关键在于满足以下条件:
| 条件 | 具体要求 |
|---|---|
| 体系成熟度高 | 质量管理体系已稳定运行≥1年,非临时搭建 |
| 文件高度合规 | 完全对标CNAS-CL01:2018条款,无遗漏或照搬模板痕迹 |
| 人员准备充分 | 授权签字人、技术负责人对体系理解深入 |
| 记录真实完整 | 内审、管理评审、PT、设备校准等记录齐全且逻辑自洽 |
| 申请范围合理 | 仅申报最成熟、证据最充分的项目,避免“贪多求全” |
成功案例:某高校化学分析实验室,在文审阶段仅收到一条意见:“请确认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校准证书是否覆盖全部测量范围。” 实验室当天邮件回复后,第二周即收到现场评审通知。
四、如何最大程度减少文审问题?
策略1:进行“预文审”
邀请有CNAS评审经验的专家模拟文审,重点检查条款覆盖完整性、术语一致性、逻辑闭环性。
策略2:使用CNAS最新模板
从官网下载《CNAS-AL06 申请书模板》《能力附表模板》,避免自行设计表格导致格式不符。
策略3:确保“文件-运行-记录”三统一
文件写的,必须是实际做的;实际做的,必须有记录证明;记录的内容,必须能回溯到文件要求。
五、重要提醒:不要追求“零问题”,而要追求“零整改”
CNAS评审的目标不是“挑错”,而是确认实验室具备持续提供可靠结果的能力。因此:
- 少量澄清性问题不等于申请失败
- 快速、准确地回应问题比“一开始不出错”更重要
- 文审员更关注问题背后的体系有效性,而非文字完美度
结语
回到最初的问题:CNAS文审阶段有没有可能审核老师不提问题就直接现场审核?
答案是:理论上可能,实践中极其罕见。
但更现实且可行的目标是:实现“无不符合项、仅需简单澄清”的文审结果,从而无缝衔接现场评审。
正如一位资深CNAS评审员所说:“我们不怕实验室有问题,怕的是问题被掩盖。坦诚面对、快速改进,才是认可之道。”
对于正在准备CNAS申请的实验室,与其纠结“能否零问题”,不如聚焦于体系的真实性、文件的合规性与响应的及时性——这才是高效通过文审、迈向现场评审的成功密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