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MA(中国计量认证)是实验室开展法定检测的必备资质,其认定标准在2025年有了进一步的调整和细化。以下是2025年CMA认定的核心标准和要求:
一、管理体系要求
根据2024年废止的RB/T 214-2017和2023版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》,实验室需建立符合GB/T 27025的质量管理体系(QMS),包括质量手册、操作程序(SOP)、风险管理、公正性要求等。管理体系需运行至少3-6个月,并生成相关记录,如内审和管理评审记录。
二、技术能力要求
实验室需具备以下技术能力:
- 人员:检测人员需持有相关资质证书,如检验员证,并具备完善的培训记录。
- 设备:检测设备必须经过计量校准,并具备溯源证书。
- 方法:需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,并完成方法验证。
三、环境与设施要求
实验室的环境条件(如温度、湿度)需符合检测要求,设施需安全合规。例如,化学实验室需配备通风柜,生物实验室需有洁净室。
四、法律合规要求
实验室需遵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》及相关法规,确保检测活动的公正性和保密性。
五、其他注意事项
- 新能源检测需求:随着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,碳排放、新能源检测等新兴领域需新增设备(5-20万元)和方法验证。
- 审批周期:CMA认证的审批周期通常为6-12个月,具体时间取决于材料准备、评审效率和整改速度。
2025年,CMA认证的申请难度有所提升,但通过提前准备和完善管理体系,实验室仍可高效通过资质认定,确保检测报告在国内具有法定效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