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CNAS(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)资质申请过程中,检测项目的确定是决定申请成败与后续运营效率的关键环节。许多实验室因初期项目选择不当,导致评审失败、整改成本高、获证后业务匹配度低等问题。本文依据CNAS-CL01:2018《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》及CNAS-EL系列文件要求,系统阐述2025年CNAS申请中检测项目确定的核心原则、常见误区与实操策略。
一、为什么检测项目确定如此重要?
检测项目不仅是能力附表的填写内容,更是CNAS评审的技术聚焦点。其影响贯穿全过程:
- 文审阶段:评审员据此判断体系文件是否覆盖所申报领域;
- 现场评审:所有演示、记录抽查、人员考核均围绕申报项目展开;
- 获证之后:认可范围即为可使用CNAS标识的法定边界,超范围出具报告属违规行为;
- 监督评审:CNAS将重点核查已认可项目的能力持续性。
因此,项目确定不是“越多越好”,而是“精准、可行、有证据支撑”。
二、CNAS对检测项目确定的基本要求
根据CNAS-RL01第5.4条及CNAS-EL-03《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》等文件,申报项目必须满足以下条件:
1. 具备完整的技术能力链
- 方法有效性:采用国际、国家、行业标准方法,或经充分验证的非标方法;
- 设备配置:拥有开展检测所需的全部主要设备,且已完成校准/检定;
- 环境条件:实验室环境(温湿度、洁净度、电磁干扰等)满足方法要求;
- 人员能力:检测人员经过培训、授权,并具备实际操作经验;
- 质量控制:已实施内部质控措施(如平行样、加标回收、控制图等)。
2. 具备充分的能力证明
- 至少完成3次以上典型样品的模拟或真实检测;
- 保留完整的原始记录、报告、质控数据;
- 参与过相关项目的能力验证(PT)或测量审核(MA),结果满意(z值≤2);
- 完成方法验证或确认报告(尤其对非标方法)。
3. 范围描述规范准确
- 检测对象、参数、方法、限量范围需清晰界定;
- 避免使用模糊词汇(如“各类”“多种”“常规项目”);
- 方法应标注标准号及年代号(如GB/T 5009.12-2017)。
三、检测项目确定的三大核心原则
原则一:能力优先,而非业务导向
切勿为了迎合客户或市场而申报尚未验证的项目。CNAS只认可已证实的能力,而非“计划开展”的业务。
示例:某环境实验室希望承接土壤重金属检测,但尚未购置ICP-MS设备,也未做方法验证。此时不应申报,否则文审即被退回。
原则二:循序渐进,避免贪多求全
建议首次申请聚焦核心优势项目(通常5–15项),确保每个项目都有扎实证据。获证后再通过“扩项”逐步增加。
数据参考:据德恺实验室统计,2024年首次申请CNAS的实验室中,申报项目≤10项的成功率达89%,而申报≥30项的成功率不足52%。
原则三:逻辑闭环,体系全覆盖
所选项目应能体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。例如:
- 若申报“食品中农药残留”,则程序文件需包含样品保存、前处理、不确定度评定等环节;
- 内审计划应覆盖该检测流程的所有关键控制点。
四、检测项目确定实操步骤
步骤1:梳理现有能力清单
- 列出所有已开展的检测项目;
- 标注对应的标准方法、设备、人员、质控方式;
- 筛选出近6个月内有实际检测记录的项目。
步骤2:评估证据完整性
对每个候选项目,检查是否具备以下材料:
- 方法验证/确认报告;
- 设备校准证书(在有效期内);
- 近期检测原始记录与报告(至少3份);
- PT/MA结果(如有);
- 人员授权记录。
步骤3:对照CNAS认可领域分类
登录CNAS官网(www.cnas.org.cn)→“认可规范”→“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”,确认项目所属专业代码(如L01为理化,L02为微生物等),确保分类准确。
步骤4:编制初步能力附表
使用CNAS官方模板《CNAS-AL06 附件3:检测能力范围》,按以下格式填写:
| 序号 | 检测对象 | 检测项目/参数 | 领域代码 | 检测标准(方法) | 限制范围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1 | 饮用水 | 铅 | L01 | GB/T 5750.6-2023 | 0.001–0.1 mg/L |
注意:“限制范围”必须如实填写,不可省略或夸大。
步骤5:内部预评审
组织技术负责人、授权签字人、内审员对能力附表进行交叉审核,重点检查:
- 方法是否现行有效;
- 设备是否覆盖全部量程;
- 人员是否具备相应授权;
- 是否存在逻辑矛盾(如申报高温测试但无高温设备)。
五、常见错误与规避建议
| 错误类型 | 典型表现 | 后果 | 规避方法 |
|---|---|---|---|
| 方法过期 | 引用已废止标准(如GB 5009.12-2010) | 文审直接不通过 | 定期查询国家标准委官网更新 |
| 范围夸大 | 申报“全元素分析”但仅验证了5种元素 | 现场评审无法演示,判不符合 | 严格按验证范围填写 |
| 证据缺失 | 无方法验证报告或PT结果 | 被要求补材料,延误进度 | 提前3–6个月准备能力证据 |
| 分类错误 | 将生物检测归入理化领域 | 评审员专业不匹配,影响判断 | 仔细对照CNAS领域分类表 |
六、特殊情形处理
1. 非标方法如何申报?
- 必须完成完整的方法确认,包括精密度、准确度、检出限、抗干扰能力等;
- 在能力附表中注明“非标方法”,并附确认报告;
- CNAS对此类项目审查更严格,建议首次申请慎用。
2. 多场所实验室项目分配
- 各场所只能申报其实际具备能力的项目;
- 主场所对分场所项目负总责;
- 需在申请书中明确各场所检测范围。
结语
CNAS资质申请中的检测项目确定,本质是对实验室真实技术能力的客观陈述,而非营销宣传。唯有坚持“实事求是、证据充分、范围精准”的原则,才能高效通过评审,获得权威认可,并为后续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建议实验室在确定检测项目时,宁可“少而精”,切勿“多而虚”。正如CNAS所强调:“认可的价值在于可信,而非数量。” 精准的能力范围,才是实验室专业形象的最佳体现。
深圳德恺检测有限公司专注CNAS资质申请辅导,提供一条龙服务,费用业内最低,1000+实验室咨询辅导经验。欢迎咨询